管城回族区地处郑州中心城区东南部,总面积107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80.13平方公里,下辖12个街道、1个省级经开区,141个村(社区),常住人口83.48万,是商城遗址主要所在地和全国五个城市民族区之一。2023年,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6.9%;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9.2%;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4.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7.9%。2024年上半年,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3.6%;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2.1%;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5.1%;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增长0.5%。
管城因文而名,文化底蕴厚重。拥有东汉时期的文庙、元代的北大清真寺、明代的城隍庙等诸多历史文化古迹,其中,距今3600余年的商代都城遗址,是郑州跻身全国八大古都的重要佐证。书院街商代墓地考古成果入选“考古中国”重大发现,全国首个商代金覆面考古发掘刷新中原黄金文化认知,商都文化已成为传承弘扬华夏文明核心展示区的重要窗口和平台。
管城因通而达,枢纽优势叠加。7条轨道交通线路贯穿全境,5条线路已建成通车;紫荆山路、中州大道、陇海快速路等5纵7横主干路、快速路网四通八达;联动两大铁路主客站,郑州南站正加快建设。从管城出发,30分钟可达新郑国际机场,20分钟可达郑州东站,10分钟可达郑州火车站,2小时“交通圈”能够覆盖中国2/3的主要城市和3/5的人口。
管城因商而兴,产业欣欣向荣。商贸业发达,拥有亚洲最大的服装批发基地“银基商贸城”、中西部最大的食品百货批发市场“百荣世贸商城”和中部六省最大的黄金珠宝交易基地;工业增势强劲,拥有亚洲最大的客车生产基地“宇通客车”、国内领先的汽车玻璃供应商“福耀玻璃”,初步形成以汽车制造为主的产业布局;新兴产业快速发展,航天金穗、欧亚高科、科宇智能环境等一批“专精特新”企业集聚成群,市场主体活力迸发,总量超19万家。
管城因城而立,发展动能强劲。近年来,我们积极融入“四高地、一枢纽、一重地、一中心”和郑州都市圈,聚焦“三城”建设,全力壮大高质量发展引擎。商都古城规划面积约6平方公里,定位于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全国重地和国际消费中心城市起步区、承载区,按照“一环一园六街六片区”规划布局,着力打造景城融合的开放式城市景区。目前,4.5公里城垣全线贯通,郑州商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东城垣遗址博物馆、商都文化中心等十大公建项目建成开放,“博物馆群+大遗址公园”文明展示体系基本成型。匠心打造书院街、塔湾古街等一批特色主题街区,平等街、北顺城街获评省级旅游休闲街区,阜民里、北庆里、亳都古巷已主体封顶,年内将梯次开街。金岱科创城总规划面积11.9平方公里,为省级经济开发区。定位于“管城智慧岛”,重点推进13个“区中园”建设,重点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装备制造、数字经济及生物医药产业,着力打造智能融合科创总部基地。目前,金岱智慧产业园已交付,金岱数字创新园、光之谷商业中心等5个产业园基本建成,400余家企业签约入驻,金岱智能建筑产业园、建中数字经济产业园等3个项目已摘地,产业集聚效应日益凸显。建成全市开发区首个惠企政务服务大厅,236项涉企事项实现“一站式”办理。郑州南站枢纽产业新城总规划面积约30平方公里,定位于城市南部副中心和站产城融合发展新标杆,重点布局体验消费、产业服务和智能制造三大主导产业。目前,郑州南站及相关工程初步设计正式获批,站房核心区域及保通线征迁工作全面完成;郑州一中、郑州外国语中学、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等一批名院名校选址落位;中储陆港国际车城等项目已建成投产,青年双创园等3个产业园有序推进;高标准实施潮河水系治理,依托铁路、南四环、绕城高速、河道绿化景观轴,打造城市东南部生态富集区。当前及未来一个时期,该板块都将成为郑州投资开发的主阵地、主战场。
管城因善而为,政策服务贴心。近年来,管城牢固树立大抓营商环境鲜明导向,全方位开展“放管服”改革,深化应用“商和管成”多元解纷、管城企联帮“13710”直办等平台,及时为企业提供精准高效的政务服务,营造亲商、重商、安商的营商环境。区委、区政府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支持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涵盖科技创新、对外开放、市场主体培育、构建现代产业体系、金融服务、营商环境等各个方面,既有对投资者、引资者的奖励,也有对企业发展制定的扶持措施,在管城投资的企业将获得广阔的发展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