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市管城区法院立足司法职能,以专业化审判、源头化治理、多元化协作赋能知识产权保护,打造“高效解纷、精准服务、协同共治”的知识产权司法保护格局,为激发创新活力贡献司法力量。
一是审判质效双提升,司法护航显成效。管城法院以专业化审判团队为支撑,实现知识产权案件办理质量、效率和效果的多方面提升。近三年数据显示,知识产权类民事案件调撤率逐步提升,审判效率持续领跑。面对商业秘密、特许经营等新型纠纷增多、类型复杂化趋势,管城法院通过强化类案研判、深化AI技术辅助,确保裁判标准统一、审判科学精准,实现案件数量下降与审判质量提升“双赢”。
二是源头治理创新举,多元解纷出实招。针对知识产权纠纷特点,构建“前端预防+多元化解”治理体系,推动纠纷止于未发、化于未诉。设立4个多元解纷调解团队、1名专职诉中调解员,与郑州市知识产权人民调解委员会共同构建知产保护协作机制,引入行业调解优质资源,通过立案前疏导化解、立案后分流调解等方式,发挥其专业优势促进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运行半年以来,成功化解300多起纠纷。3月,推动调委会与中原工学院、河南财经政法大学、郑州市知识产权快速维权中心签署“知识产权调解+人才培养”、协商交流等合作协议,形成“法院+高校+行业协会”联动机制,充分发挥各领域的资源、人才优势,妥善化解知识产权民事纠纷,提高郑州地区知识产权保护的速度和效率。建立预警机制筛查批量案件,通过类案示范调解、行政司法联动,共享侵权线索并发送司法建议,从源头减少知识产权类侵权高发频发现象。
三是专业审判显担当,协同共治展格局。以“专业审判+立体宣传”打造知识产权保护品牌矩阵,充分展现法院立足职能、服务大局的司法担当。组建稳定专业团队,定期开展业务研讨与AI技术应用培训,并对人工智能技术在知识产权领域的运用和保护现状进行学习研讨,确保知识产权审判团队法官具备深厚的法学功底和丰富的专业审判经验。联合市场监管、检察机关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将审判中发现的生产源头、重复侵权名单与市场监督管理局共享,对司法工作中发现的市场监管以及市场主体运营共性问题,及时提出针对性、建设性的司法建议。通过信息共享、联合执法等方式,形成知识产权保护的强大合力,推动形成“行政监管+司法保护+行业自律”一体化保护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