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围绕解决群众看病就医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以更高站位、更大力度、更实举措,对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提出新要求、作出新部署。区卫健委深入学习贯彻全会精神,全力为群众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系统连续、公平可及的卫生健康服务,把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部署转化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管城实践的强大力量。
不断夯实和提升医疗服务能力
“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和区域均衡布局,加强建设分级诊疗体系,推进紧密型医联体建设,强化基层医疗卫生服务”。区卫健委坚持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以新质生产力赋能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不断推动优质资源均衡布局和下沉基层,持续改善患者就医体验。
持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政府办基层医疗机构国家基药配备使用品种数占比79.34%,国家基药使用金额占比74%,全部达到市定指标。按照“管理网格化、服务连续化”思路,完成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网格化布局。家庭病床服务试点工作有序进行,11家基层医疗机构通过验收,累计开设家庭病床92人次,目前40人在床。基础项目建设有力推进。郑州市大肠肛门病医院主体已封顶;管城总医院项目基坑支护灌注桩已施工完成;中西医结合医院主体施工、砌体工程、基坑回填已完成;管城人民医院石化路院区地面附属物已全部拆除,院区设计招标已完成。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26家单位被确定为基层服务能力提升建设标准的中医馆(中医阁)项目单位;中医药适宜技术广泛推广,累计服务群众近10万人次,中医药技术受众面持续扩大;中医药青苗人才培养,9名同志被确认为青苗人才培养项目继承人。
健全人口发展支持和服务体系
“以应对老龄化、少子化为重点完善人口发展战略,健全覆盖全人群、全生命周期的人口服务体系,促进人口高质量发展”。区卫健委不断健全人口发展支持和服务体系,多渠道扩充普惠育幼服务供给。
坚持“一把手”工程,成立区委书记、区长为组长的管城回族区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领导小组,先后出台系列保障性政策文件,实现人口与经济社会发展同步。推进多元托育服务供给,以紫荆山南路办事处、航海东路办事处为试点,打造“政府兜底、民办公助”的社区普惠性托育机构;以十八里河、金岱街道办事处为辐射带动,建设社会性的托育机构;以托幼托育一体化发展为补充,全区共有24家幼儿园设置托班。截至目前,全区共有托育服务机构68家,可提供托位3805个,全区每千人托位4.56个。建立完善投入保障机制。为符合条件的公建民营、民办公助等普惠型托育机构,发放一次性建设补贴和托位补贴271.34万元、机构运营补贴317.4万元、托育从业人员补贴2.84万元。
发展养老事业应对人口老龄化
“优化基本养老服务供给,培育社区养老服务机构,健全公办养老机构运营机制,鼓励和引导企业等社会力量积极参与,推进互助性养老服务,促进医养结合”。区卫健委积极组织开展“敬老月”“老年心理关爱行动”等活动,更加全面开展老年健康与医养结合服务。开展老年友好型社区建设,全区共创建老年友好型社区14个,其中,国家级2个、省级5个,市级7个。积极组织开展老年友善医疗机构创建,21家一级以上医疗机构被命名为省、市级老年友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创建比例达85%以上。构建新型医养服务模式,组建由市一院牵头、11家医疗(医养结合)机构和16家养老机构参与的医养联合体,逐步构建起布局合理、系统连续、共同协作的全链式医养结合服务模式。开展老年医疗康复护理型床位建设,在8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设置老年医疗康复护理型床位160张,为失能、半失能老年人提供医疗护理、康复治疗、安全照护、健康促进、生活照料等服务。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行而不辍,未来可期。区卫健委党组将团结带领卫生健康系统全体干部职工,持续保持改革的锐气和斗争精神,着力解决好群众预防保健和看病就医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不断将改革推向纵深,为建成健康管城、推动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劲动力和制度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