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管城区这个社区火了,它就是十八里河街道青翠路社区!《社区主导、第三方运营、多方协同——让学习成为社区老人最好的生活方式》的老年教育工作经验走向了全国,也得到了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的高度赞誉!
高度赞誉
10月28日,教育部召开老年教育工作推进会,郑州市管城区青翠路社区作为8个发言单位中唯一一个基层代表,在会上分享了老年教育工作的经验做法,获得与会人员一致赞誉。
11月1日,《中国教育报》头版,以“各地多措并举推进老年教育扩容增量、提质增效——老年教育点亮“银龄生活”为题,报道了各地发展老年教育的特色经验做法。点赞青翠路社区老年教育创新模式:引入专业社会组织运营,构建“社区主导、第三方运营、多方协同”模式,开设30余门课程,服务老年人超1500人次,满意度高达96%。
学习不止
在青翠路社区,1650名60岁以上老人中,近半是来自五湖四海的“老漂族”。他们曾因语言隔阂、人际疏离被称为“都市隐形人”,如今却在书画室挥毫、在合唱团放歌、在智能手机课堂戴上老花镜学扫码支付——学习,正成为他们拥抱新生活的钥匙。
01三方聚力:破题养老教育“三无困境”
社区主导——4021㎡党群服务中心化身“适老化学习基地”。21个功能室完成适老改造,书画室、舞蹈厅等专属空间全年开放。成立 “老年教育协商议事会” ,学员代表参与课程定价,单课收费严控20元内。
第三方运营——专业机构赋能课程体系。引入郑州市馨家苑社区服务中心,搭建八大领域师资库(高校教师/非遗传承人/社区达人)。开发 “菜单化”课程,包含健康养生、智能应用等5大类30多门课,学员可“点单式”试听选课。
多方协同——资源整合激活服务生态。联动医院、银行、高校开设防诈骗讲座、义诊进社区、代际融合课堂。
02创新实践:让学习融入生活肌理
小班教学破解“学不会”焦虑。每班≤20人,手把手教学智能设备;课后延伸书法社、合唱团等12个兴趣社团。
“教育+”生态直击生活痛点。“智能手机课”教打车挂号、“金融课”揭穿投资骗局,课程实用率超96%。
文化传承激活银发价值。“非遗传承课”让剪纸技艺走进课堂,“银发先锋宣讲团”促长者参与社区治理。
03长效护航:筑实可持续教育生态
品牌化运营——打造 “七彩青翠”全媒矩阵。公众号推课表、短视频展学员风采、文化墙晒作品。退伍军官夏老师等50余名讲师获评“郑州市社区教育优秀教师”。
科学化评估——多维考核,动态优化。学员满意度调查、成果展演、社区影响力追踪。开课前召开“老年议事会”优先增设热门课程。
从“老有所学”到“老有可为”
青翠路社区以“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印证了学习是破除老年孤独的最优解。1500余人次参与、12个活力社团、96%满意度的背后,是社区对“终身学习”信念的坚守——这里没有“隐形人”,只有舞台上发光的银龄主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