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果树研究所: 65年专注“一果一世界”
来源:管城发布微信公众号  时间:2025-09-05 11:35:51  

一粒种子的力量

1960年的那个春天,在黄河南岸的平原上,有一群人在郑州南郊的土地上播下第一粒种子,并用六十五年光阴诠释着"一果一世界"的执着,它就是位于管城辖区中州大道和长江东路西南角的中国农业科学院郑州果树研究所。

今天,研究所现拥有16个内设机构,600多名职工。这里,研究树种丰富,学科体系齐全、特色优势明显,已成为国家果树瓜类科技创新中心、成果转化基地、国际合作基地和人才培养基地,为国家食物安全、生态安全、农民增收、人民健康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

科技与大地的交响

65年来,研究所共获得各类科技成果300多项,其中国家奖励11项,省部级奖励123项。牵头组建了国家级园艺种质资源库,建成了世界最大的桃圃和第二大果树瓜类库(圃),收集保存果树瓜类种质资源1.2万余份,联合建设果蔬园艺作物种质创新与利用全国重点实验室,为现代果业发展提供了坚实保障。近年来,研究所创制的“设施桃二优五精技术”“设施西瓜甜瓜吊蔓密植简约高效栽培技术”等多项新技术在产业中广泛应用,促进了传统栽培向现代栽培模式的变革。

年轮里的传承密码

在所史馆的陈列柜里,泛黄的笔记本静静诉说往事。这里,英才荟萃,引进和培育各类人才50余名,其中国家和省部级人才12人。采取两段式培养模式,注重产学研协同育人,建有“江苏东台西瓜科技小院”、研究生专业实践基地9个,园艺学科、植物保护学科位居全国一流学科前列。毕业生就业率90%以上,逐步成为科研创新和现代果业建设的生力军。

果篮里的山河

当清晨的第一箱樱桃从冷链车启程,科研人员的使命仍在延续。郑州3号、华硕苹果、红皮梨品种“丹霞红”、中桃等系列品类不断壮大,成功打破了国外品种垄断地位。中葡魅影、“中猕2号”猕猴桃、“睿祥”樱桃、“中石榴4号”软籽石榴、“中莓华悦”草莓、“中农美冠”西瓜等极大丰富了我国瓜果品种供给,在稳产保供、促进农业供给侧改革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研究所研制的果酒、苹果多酚、西瓜番茄红素、瓜氨酸等功能型产品,有效提高了果品附加值;研发的新型肥料和农药,在果品安全生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构建的果品质量安全追溯与控制技术体系,为人民健康保驾护航。

六十五年,在人类文明长河中不过弹指一挥间,对于果树科研却是百代匠心的凝结。当人工智能遇见传统农学,当基因组学碰撞栽培艺术,郑州果树研究所正开启新的征程。那些在显微镜下跳动的基因密码,那些在果园里生长的智慧结晶,终将在未来某天,绽放成中国农业现代化进程中最为绚丽的果实。

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