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管城区深入践行“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重要理念,以时代性和人民性为核心,强化跨部门协同联动,聚焦核心区域管理,深入推进专项治理和专项行动,塑造了“美化、优化、 文化、人性化”的魅力管城,形成了为加快建设郑州现代化国家中心城市贡献力量的管城实践。
管理城市是管城区将城市管理这一“关键变量”转化为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最大增量”的重要手段。近年来,管城区通过优化城市管理体系、凝聚城市管理力量、丰富城市管理手段等举措,探索打造宜业、宜居、宜乐、宜游城区的“管城”之道,以精细化管理绘就城市精致之美。
在于顺应时节 实现“精准把脉”“照方开药”
管城区因地制宜开展季节性城市精细化管理系列活动,春季解决杨柳飞絮,对三环内200余棵杨柳树注射阻断药品,更换金城街86棵杨树为白蜡;夏季改善出行,为辖区1000余辆共享单车配置“清凉垫”,并科学设置非机动车“口袋”停车场10处;秋季营造祥和节庆氛围,在紫荆山路、管城街安装71根路灯杆,142面国旗,栽植多样化地被植物;冬季保障群众安全温暖,提前做好今冬明春清除冰雪准备工作。
在于以“智”促“治” 提高城市运行效率
管城区以“智慧城管”建设为抓手,紧扣“管用、好用、有效”,系统涵盖综合执法、市政管护、园林绿化、市容环卫、垃圾分类、城市防汛六大领域,赋能全区644个垃圾厢房、51座中转站、 540个智慧井盖、51个公厕、14个游园等智慧管理。尤其是提升了防汛应急治理能力,基本实现对41个风险隐患点的全面覆盖、能够快速有效进行实时监控、数据分析和智能报警。同时,智慧城管系统与12个街道办事处和相关职能单位实现了数据共享,将以往城市管理部门一家“独唱”转变为全区多部门的“大合唱”,为提升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提供了有力支撑 。
在于守护底蕴 涵养新时代城市气质
管城因文而名,文化底蕴厚重,距今3600余年的商代都城遗址,是郑州跻身全国八大古都的重要佐证。为实现对商都历史文化区的全覆盖、 一体化、综合性城市治理,以东至城东路、南至城南路、西至顺城街、北至商城路合围区域中的15条道路为依托,按照“四个一”工作模式推进“门前四包”,做到情况在一线掌握、问题在一线解决,形成问题直达、高速处理的“极速闭环”管理模式,发现日常管理类和突出问题1200余个,整改率达到95%。
在于和合共治 激发部门协同作战凝聚力
创新推动城管、教育、商务、市场监管、交警、城建等部门协同联动,依据辖区实际情况,围绕50个学校、6个大型商场、10个重要交通路口、7个公(游)园及所有沿街门店开展城市环境秩序六大综合整治行动,形成多部门联动,多主体参与,全社会支持的共管共治共享的管城治理新模式。开展整治行动以来, 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校园周边交通拥堵,改善了路口道路通行环境,推动了大型商业综合体周边车辆停放、环境卫生、安全生产等问题解决。
在于以人为本 构筑有温度的人民城市
“城,所以盛民也;民,乃城之本也。”为切实打通群众身边的堵点、难点,精准聚焦高峰期市容市貌难题,按照“一眼净”标准集中治理占道经营、问题围挡和非机动车乱停乱放,重点关注群众投诉较多的夜市及流动摊贩聚集区,每周巡查50余条重点道路,累计劝离、治理占道、突店经营4900余处;拖移、摆放车辆34441辆,拆除地铁6号线魏庄西街站、商城路人民路、紫荆山路漓江路、东西大街紫荆山路等多处围挡,有效攻克了新郑路、郑新里、城东路、玉凤路等群众密切关注的占道经营顽疾,获得了周边居民的一致好评。管城欣欣向荣,“管城”永不懈怠。
管城区将继续高擎“百姓城管、服务百姓”的旗帜,探索“管城”之道,将城市管理的思路和群众日益提升的美好生活追求无缝对接,让城市生活更有序、更幸福、更靓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