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有了‘红色物业’,生活环境变化很大。”在管城区陇海马路街道陇一社区,“红色物业”赢得居民广泛赞誉。这是管城区积极创建“红色物业”,使党的工作触角得以延伸到全体居民,打造基层治理的“新样本”。
管城区按照“党建引领、政府主导,分类施策、市场运作,社会参与、多元共治”的原则,推动“红色物业”全覆盖,彰显“红”的特色,体现“治”的成效。在区级层面,成立物业长效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在街道层面,成立“红色物业联合党委”,把社区支部、物业支部和辖区公共单位党组织凝聚在一起,推行党组织领导下的社区、业委会、物业公司“1+3”协商运行机制,全区577个“无主管楼院”,实现党组织覆盖100%,支部联建100%,干部分包100%,汇聚红色力量,打通治理脉络。并在楼院(小区)里建立“邻里驿站”,把议事决策平台建到群众家门口,推动“红色物业”的顺利开展。
“把党建工作有机嵌入物业企业各方面,‘红色物业’的一片红,推动思想上‘红’起来、业务上‘熟’起来,推动物业管理向社会治理转变。”管城区委组织部负责人介绍说。如今,7家街道级物业平台公司,对辖区367个无主管楼院进行了托底管理。
推进社区服务项目进楼院,为“红色物业”赋能增效。区委社治委统筹全区社区资源,将生活服务类、帮扶救济类、场所共享类等8类158个项目纳入管理台账,提升“红色物业”的服务能力。组织全区109个社区围绕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通过实事项目化、进度清单化、筹资多元化,完成“微”实事项目1090个。
北下街街道代书胡同社区,通过组建“物业管理委员会”,及时解决楼院难题,小区环境面貌越来越好,崭新的“红色文化”,让这里充满“红”的色彩。群众真切感受到党建有色彩、有温暖、有活力,社区居民拥有更多的安全感、获得感和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