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城经济技术开发区积极探索产业与人才“双向驱动”
来源:管城发布微信公众号  时间:2024-07-03 17:37:48  

近年来,管城经济技术开发区坚决扛稳政治责任,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人才是第一生产力”理念,以人才服务经济发展为目标,聚焦人才工作“引、育、用、留”四个方面,积极探索产业与人才“双向驱动”,形成了“以产引才、以才促产、产才融合”的良好格局。

一、党建引领,巩固党管人才格局

一是加强领导。由党工委书记任开发区人才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坚持每月召开一次人才工作专题会,做好市、区经济政策及人才工作精神的贯彻和传达,使企业及人才紧紧团结凝聚在开发区经济社会发展主线中。二是强化服务。依托开发区专属网格企业分包,深入74个企业、产业园单元,选派49名“网格长”、312名志愿者担任“人才服务官”,及时开展走访调研。今年来共走访企业310余次,深入了解企业人才规模、用工状况、人才需求等。严格落实领导班子联系服务专家工作。领导班子每人联系服务至少2名专家人才。重点联系福耀玻璃、张仲景大药房、圆方集团、仁济医院等经济贡献大的企业人才,力争做到范围广泛、类别全面。三是推优树典。依托44个非公企业党组织,连续两年开展“两比一当”活动(比工作、比技术,当表率),将人才中的优选苗子放到车间、一线等急难险重的工作岗位接受锻炼,造就一批责任心强、懂技术、会管理的实用人才,并发展为中共党员,为开发区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

二 、建强载体,为人才“筑巢”、“赋能”、“蓄力”

一是高起点谋划产业平台,为人才发展“筑巢”。产业的根基在人才,人才的舞台在产业。开发区紧贴产业发展需求,推动人才链与产业链深度对接、融合聚变,重点推进金岱智慧产业园、金岱生物医药产业园等13个小微企业园建设,全力打造“管城智慧岛”,建立“三高企业”培育库。截至目前,科技型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分别达145家和53家,培育引进各类研发平台和创新创业载体59家,同时在金岱智慧产业园精心谋划全域产业布局,形成“众创空间+孵化器+产业园区”全链条企业孵化育成体系,全面构建以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为主体、小微企业园为依托、科研孵化平台为支撑的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平台体系,为人才引进和作用发挥提供了广阔空间。二是高规格打造服务平台,为人才服务“赋能”。在金岱科创城商务服务中心打造市内开发区中首个惠企政务服务大厅,人社、社保、市场监管等9家区直局委入驻其中,通过流程再造,全面梳理13类236项高频服务事项,配建“人才之家”、“人才服务窗口”,成为开展人才工作的主阵地,为辖区企业及人才搭建“一站式、一体化”服务平台,构建全生命周期一流人才服务。三是高标准实施产才扶持政策,为产业发展“蓄力”。提升产业与人才融合度,政策支撑是关键。开发区注重将中央和省市各级人才政策进行梳理汇总,于今年初出台了《河南管城经济技术开发区高质量发展扶持政策》,从培育一流企业、推进科技创新、加强人才队伍、培育运营主体等方向提出26条配套政策,并聚焦人才服务涵盖了人才医疗、人才住房等具体支撑措施。精准化抓好政策宣传和人才培训,半年来已开展人才政策宣讲10余场,通过政策助力、事业吸引、服务暖心等多维营造爱才氛围,“真心实意”留住人才安心扎根。

三、激活引擎,开通招才引智直通车

两年来,开发区联合区人社局、金岱街道办事处、南曹街道办事处等部门持续开展“三进活动”(进开发区、进企业、进高校)。一是强化就业供给。在线下通过人才招聘会,组织辖区福耀玻璃、张仲景大药房、圆方集团等100余家企业,先后赴河南工程学院、郑州大学等高校,举办6场专场招聘活动。在线上通过直播带岗,重点针对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下的不同岗位,满足求职人群的多元化岗位需求。累计提供岗位1600余个,达成就业意向1000余人。二是强化校企合作。铺设人才工作联络带,注重外引内培、产教融合,先后联合郑地发展公司与河南工程学院、郑州升达经贸管理学院等高校签署校企地战略合作协议,开展定向实习、引进就业规划,为500余名对口专业学生搭建了实训平台。
       下一步,管城经开区将进一步更新观念、务实重干,坚持产业与人才双向奔赴,按照“一产业园一人才阵地”的模式,狠抓“一对一”服务,把搭建产业平台、孵化平台作为吸引集聚人才的重要载体,“真材实料”承载人才干事创业,推动开发区人才工作整体水平持续提质增效,为加快推进国家中心城市现代化建设、抓好中国式现代化管城实践贡献更多经开力量!

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